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哪些亮点和创新点?——六届五次常委会集体学习田成有报告(二)
编者按:
11月5日,致公党云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在昆召开,会议安排了集体学习,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以《准确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和要点》为主题,分析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依法治国总目标推进、理清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以及近年来我国法治改革的亮点,并结合日常法律工作实际,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队伍建设、依法治党等六个方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新举措,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以及个人学习体会。为便于学习交流,我们认真进行了录音整理将分三期在"致公讲坛"进行刊发。
田成有
第二个问题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哪些亮点和创新点?
第一个亮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描述更加清晰到位。我们讲的法治到底是什么法治?公报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治。"特色"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依我个人理解,这两个字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特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继承、吸收。比如会议重提了以德治国的问题,提到了尊重传统美德的问题等等。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不能忘记先辈的有益经验,一定要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养分。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的遵循。这并非意味着照搬照抄,也不是完全抗拒,而是合理地借鉴、吸纳人类社会中人权、民主、法治等合理成分,这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三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思想的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色包含的这三个方面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合理成分的吸纳共融。
明白了特色的组成成分以后,我想与大家探讨,特色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也体现为三方面。一是法治建设要始终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不能怀疑,更不能反对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就已经清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二是法治建设要体现人民性。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拥护好、支持好是法治建设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公报中也提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里需要注意,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而非对象。三是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建设法治必须要在认清国际形势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沉稳地前进。
第二个亮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解读变得更加清醒,出现了许多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着重对党和法的关系做出了明确认识。一方面,党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公告有一句重要表述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必须要重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和绝对性;另一方面,党必须要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要把权力的边界清晰化,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第二个变化是重申了宪法的权威。过去宪法似乎被冷落了,12月4日的宪法日我们也很少人知道。这次公告就指出要重视宪法日,公务人员必须要向宪法宣誓。另外,公报明确了一切规定必须有宪法依据,决不能空穴来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宪法的落实,"激活"宪法的权威。第三个变化是从法律体系上升到法治体系。2010年吴邦国委员长曾宣布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法律体系还在条文条款层面、尚不完善,法治体系就要求在实施、监督、应用法律层面上全方位动态地实现法治。法治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完备的法律制定体系,完备指的是法律是良法,而且法律之间互不冲突;二是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低效不是法治社会的常态;三是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监督方式要多样化;四是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法律的权威地位要求完善配套的保障;五是完备的党内法律体系。第四个变化是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五个变化是提出"三个推进"和"三位一体",三个推进是依法治国的方式,包括推进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三位一体是依法治国的目的,是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和建设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
这里我特别讲一下依法行政。这次会议有几个很重要的变化。一是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方法已经改变。由对GDP的考核改变对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治建设成效的考核。二是引入公共的行政决策的体系。专家、学者、民众积极参与,促使决策程序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公开化。三是行政过程、行政结果的公开透明。所以,法治政府是今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治建设方向,我们云南省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四是责任倒查制、问责终身制。五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共产党现阶段的任务是管理社会,要避免碎片化、短期化、表面化的治理,实现科学、文明、民主、法治的治理。有学者评价这一变化为"四化"以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六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单有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德行修养要及时跟上。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两者要配套运用,相互结合、相互跟进。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