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有:怎样走好自己的路,是个值得思考的真问题
——田成有
人必须有欲望。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人在享受物欲时,沉湎其中,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就会被物欲所束缚。
人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物欲。物欲是人一生的依附,也是人一生的敌人。适当的金钱,可以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但切不可贪多,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欲望之海是填不满的。乔布斯一生从来不是以追求金钱为目的,一件毛衣穿了十几年,人必须保持一定的克制,身外皆是物,贪官敛财几个亿,家里的钱都发了霉,自己却骑着破旧自行车上班,非常不理解。我们不禁要问,他要那么多钱干嘛,又不敢花,什么也没有享受到,被查了还要去坐一辈子监狱,到底图什么?
物欲可存,贵在有度。身外之物太多,则必为其所累,轻装才可远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谋事、创业、做人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物欲萌动,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欲望和命运控制不好,不能迷失于征途,失陷于"围猎"。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足而长乐。每月薪俸足够生活,事业家庭也算和谐,将党性蒙尘,为物欲所欺,则悔不足矣。
我们梦寐以求一步步地向上攀登,试图拥有人类欲望所向往的一切:财富、权势、荣誉、名望。然而,生命的空虚感、生活的无味感,我们真的幸福吗?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我们征服世界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人类的心灵也出现了无比惊人的挣扎、裂痕,我们满意吗?
没有当下的活好,我们还有未来吗?没有每一天,每一个时刻的活好,一切华丽的外表、标签、标杆,都无非是一场风花雪月的假相。
不强大自己的内心,不掌握自己的生命,上帝也帮助不了自己。
人要有自知之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欲望的"尺寸"。如果不量体裁衣,利欲熏心而放任欲望无限膨胀,幻想日进斗金成"暴发户",则作茧自缚,或心生邪念,或欺世盗名,或铤而走险,踏上不归之路。
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是心造的谜团。当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我们会用丰富的食物、营养来喂养它,害怕身体老化,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会赶紧看医生,当身体饥饿的时候,我们会赶紧吃东西;当身体疲累的时候,我们会赶快休息。但我们越来越疏忽呵护自己的心灵。事实上,身体只是仆人,心灵才是主人。"万法唯心造",只有照料好自己的心灵,才能摆脱沉重的肉身。做人时,我们要问自己"心,安了吗?"做事时,要会自问:"心,定了吗?"不是自己的,就算完美,有什么用?而属于自己的,就算不完美,那又如何?
不少人渴望出人头地、升官发财,盲目地羡慕别人的生活,很多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欲望和执著的漩涡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心性的修养。孟子说过:"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意思是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不过把那失去的心找回来罢了。又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意思是说,家里养的鸡、狗跑丢了都知道找回来,自己的心走失了,却不懂得找回来,可悲啊!
现代人对物质、金钱、欲望大胆追求,放手争夺,对外是争先恐后,趋之若骛。我们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放于名,放于利,放于声色,无所不放,收不回来。所谓不便换,就是把心收回来,把收回的心看住。
勇敢的心,可以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平静的心,可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东西;智慧的心,可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东西。
不要怀着一颗欺瞒的心,侥幸的心,贪婪的心,怯懦的心,绝望的心,讨要一个不可能的未来。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很多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近六成领导干部被指"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不守纪律和规矩,葬送的不只是自己的前途,还有一家的幸福,更对党的形象造成了重大损害。
在王家大院"存厚堂"书院里嵌着一块书有"规圆矩方,准平绳直"的匾额,书家在"矩"字上多加了一个点,意在告诉世人,要多一点规矩。
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腐干部,无一不是从破坏纪律和规矩开始的。也正是如此,才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圆规之所以能画圆,是因为脚在走,心不变。规矩是用自己的言行立起来的。周恩来给自己和身边人员立下了不沾国家的便宜、不沾集体财富、不沾机关和他人的利益的"三不沾"规矩。陈毅坚守"三不要"、陶铸约法"三不准"、任弼时一生讲"三怕",他们无一不是遵守纪律的典范,恪守规矩的模范。
规矩,不管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无处不在。
要心有所畏。著名哲学家康德讲,人应当敬畏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一要敬畏人民,一切权力,根本上都来自于人民的授权;二要敬畏规律;三要敬畏事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四要敬畏法律;五要敬畏自然。
要言有所戒。"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了,就得做到。对自己说过的话要负责,戒满嘴跑火车,乱发议论、滥评妄议;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戒当"小喇叭"、"小广播",戒明哲保身、"爱惜羽毛",戒自行其是、目无组织。
要行有所止。"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随意脱岗离岗、迟到早退;不能浑浑噩噩,成天吃吃喝喝、不务正业,沉溺声色犬马;交往不能越界,交友要谨慎。
要算好人生七笔帐。一算"政治帐",不要自毁前程。由于职务犯罪,公职没了,党籍丢了,过去在职场上打拼积累的一切,顷刻化为乌有,断送的是自己的事业和前程。 二算"经济帐",不要倾家荡产。由于职务犯罪,葬送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积累,还要因为退赔脏款累及家人。 三算"名誉帐",不要身败名裂。职务犯罪人大多由于自己的奉献和努力,获得过肯定和荣誉。但是由于犯罪,腐蚀了曾经的荣耀,为人所唾弃。四算"家庭帐",不要妻离子散。家庭本是幸福港湾,因为犯罪而葬送,给亲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愧对父母妻儿,是贪官们深刻的心理感受。五算"亲情帐",不要众叛亲离。原本和谐的姻亲、血亲关系,因遭受腐败伤害而支离破碎。失去宝贵的亲情、友情,终日生活在悔恨当中。六算"自由帐",不要身陷囹圄。职务犯罪人身陷囹圄后,对自由无价有切肤之感。 七算"健康帐",不要身心交瘁。职务犯罪人即使没有发案,也整天处在胆战心惊、寝食难安中。案发后,更因巨大的压力而身心俱疲。
本文作者
田成有,云南富源人。云南大学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曾任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云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现任云南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云南省委监督委员会主任,致公党中央委员,曾出版过《法官的人生》《守护正义》《法官900句忠言》《法官的修炼》《法官的法理》《法官的改革》《法官的信仰》《穿越》等19本专著。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