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平:全力推进园区经济发展提速增量
9月28日,全市工业园区发展大会召开。市委书记范华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范华平强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园区经济发展提速增量,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纪华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纳云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市政协主席熊启怀,市委常委、昭阳区区委书记江先奎,副市长余伟,市政协副主席赵洪乖等市领导出席会议。
范华平指出,目前我市有工业园区11个。入园企业由2010年的103户增加到2014年的24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5户,园区规划面积达27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工业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0.93亿元。范华平还特别指出了大关县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硬是走出了一条在峡谷中求生存、峭壁上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经验值得全市认真学习。
范华平指出,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趋势。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各种机遇机会在昭通汇集,必将有力推动全市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范华平提出,根据全市工业发展整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从2014年的340亿元提升到587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年均增长20%;形成2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昭阳、水富)和4个产值超50亿元的园区(鲁甸、彝良、镇雄、盐津)。到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年均增长20%;形成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昭阳、水富、镇雄、鲁甸)和7个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彝良、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威信、巧家)。
范华平要求,围绕上述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园区活则经济活、园区强则经济强"的理念,按照"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产业特色,努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工业园区竞争力,努力推动我市工业园区实现突破、健康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定位发展方向;突出发展特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提高协议履约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尝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张纪华要求,要认真研究,征求县(区)意见,围绕"设施配套、功能配套、产业配套、产城配套"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抓好园区建设;把引进项目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出路,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及电力、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优势,大力采取多种方式招商,积极协调省工信委、设计院,通过实地调研,包装项目,组织好招商活动;把项目落地作为园区发展的根本,千方百计推动南博会签约项目落地;把机制理顺、体制搞活,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现象,为我市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抓好当前工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工作。各县(区)要坚持问题导向,逐一研究破解难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围绕"任务如何分解、土地如何收储、项目如何包装、措施如何制定"等问题,逐一研究部署、抓好工作落实。
来源|昭通日报
文|单 虹
编辑|李富华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