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申常谈』李嘉诚撤资教会我们什么
有人认为,李嘉诚的发迹源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厚爱,所以不能说走就走,甚至公开喊出:"不能让李嘉诚跑了";有人认为,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
对李嘉诚转战欧洲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李嘉诚此举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投资拉动型经济的中国,一直以来,吸引投资成了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为了吸引外资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政策很宽松,只要有投资一切都好办,甚至不惜付出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狂热的投资冲动,让经济的确有了起色,政府有了政绩,商人盆满钵满,一些政客也在浑水中摸到了不少鱼。与此同时,留下的却是难以缝合的环境创伤。
诚然,逐利是企业的本性,但是社会责任更应是企业的使命。这是一个企业道德和良知的体现,企业从社会获取的财富,理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社会。
与李嘉诚相比,邵逸夫在资本上可能无法与其比肩,但遍布全国大中小学校的"逸夫楼"妇孺皆知。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总额超过了100多亿港元,成为慈善事业的巨人。
患难见真知,有的人可以患难与共,而有些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在政策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少数"龙头",一家独大或者各立山头,有钱就任性,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其实,扶强"龙头"的同时,扶起"龙身"同样重要。这就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持更为普遍、代表更大多数人利益的中小企业,让其发展壮大,打造好这些遍布全国的生力军,夯实发展基础,中国经济才不会被李嘉诚们唱空。
作者简介
申正勇,昭通日报编辑、记者,《老申常谈》专栏评论员,《中国三峡工程报》特约记者。曾在市政府办及多部门从事过秘书工作,专门从事文字工作13年。目前为止,已在《人民日报》、《青年报》、《云南日报》、《秘书工作》、《秘书理论与实践》、《杂文选刊》、《支部生活》、《春城晚报》、等近百家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评论、散文、消息、通讯、摄影作品3000多件,多件作品被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华杂文网、云南网等数十家门户网站转载,获得国家、省级30多项奖励。评论作品说理深入浅出,用语幽默风趣,在社会上颇受欢迎,具有较强影响力。
来源|微昭通
编辑|李富华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