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网站      今天是2025年08月23日星期六 登录工作平台

    致公风采

    致公风采

    架设心桥 侨海心归 ——访省政协原副主席、致公党云南省委原主委许克敏

    作者: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22日 点击:5777次

    张文明  高月英

     

      下过一夜小雨的春城天气凉凉爽爽的,十分宜人。我们如约到了许克敏老领导家里。

      一缕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从后窗照进来,屋内窗明几净,没有奢华的摆设,但充盈着书香和学术气。

      许克敏沉静片刻,然后用十分平实而动情地讲述起他十多年“政协生涯”和他所亲历的省政协“大事记”。

      让人惊讶的是,无论思绪、言谈还是举止,许克敏都显得很年轻。他平易近人,精神矍铄而身体健朗,声音还是那么有力而儒雅,思维还是那么敏锐。

     

     承担起“侨海归心”的使命

     

      “那是一段干实事的岁月,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别人60岁退休了,我60多岁才上岗,我老当益壮啊!”许克敏激动而不失幽默地说。他1998年1月当选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2008年离任,当了两届副主席。在之前他还当了5年的省政协常委,后来还当了几年全国政协常委。他说,当副主席这10年是我心情特别舒畅的10年,是省政协团结干事的10年。

      1998年两会后的一次省政协主席会议讨论了主席分工问题,当时考虑到许克敏是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又层担任过云南大学外语系主任和云南大学分管教学及外事的副校长,还兼任致公党云南省委主委,通晓英、俄语,决定他联系港澳台侨和外事。等待和召唤他的是侨海(华侨、海外华人)情,他要承担起“侨海归心”的使命。许克敏高兴地接过了这个任务。

      在那以后的10年中,他一直与侨海保持着亲密关系,在省内他和同志们几乎走遍了华侨农林场,进行调研慰问,并写出了改善华侨农林场现状的报告,研讨了我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的措施,对外则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宣传"四海同心,振兴中华"及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理念。

      许克敏讲述省政协职能与侨海的关系,讲述他与侨海的深深情缘,讲述华侨华人的优良传统,一言一语,无不寄寓着对祖国,对云南的深厚情意和殷殷期望。 

     

    外事活动牵线搭桥促进开放

     

      许克敏在任省政协副主席期间,和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同志们一起,积极开展对外友好往来、经贸考察、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宽省政协对外交往渠道,大力宣传云南省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介绍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增进外部世界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宣传真实的云南,提升了云南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为推进云南省科学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年间,他年年都有多批次国外海外人士的迎来送往。先后接待了来自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菲律宾、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摩尔多瓦、澳大利亚、巴拉圭、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的客人近千人次。这些活动,增进了同海外社团的互相了解,通过交流达成许多共识。

      2004年6月,许克敏在省政协会见了以澳中集团董事长、澳中房地产协会会长金凯平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澳中工商会、澳洲青年企业家访华团一行。他代表省政协向客人介绍了云南省的省情和商机。他说,云南资源丰富,地域优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云南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供了无限商机。希望金先生一行通过访问,能更多地了解云南,介绍更多的澳大利亚朋友到云南访问,寻求商机。省政协将做好牵线搭桥服务工作。

      十年间,他多次出国访问。

      1998 年 12 月,时任省委书记的令狐安为团长的云南代表团访问缅、老、柬三国,这是他到云南任职后的第一次出访国外。许克敏作为分管外事工作的省政协领导,担任副团长随团出访,代表团会见了三国领导人,签署了合作协议,出席了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在柬埔寨,洪森、拉那烈、谢辛均接见了他们,洪森知道了许克敏是致公党的主委身份以后,盛赞中国的政党制度。《柬埔寨之星》等主要报刊均刊登了拉那烈亲王与他握手的照片。

      1999 年 9 月,许克敏作为中国昆明世博会组委会赴欧洲代表团长出访德、法、英三国,与英国伦敦市市长安东尼等领导人签署合作协议。

      1999 年 12 月,应加拿大洪门民治党、美国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邀请,中国致公党代表团出访加、美两国,许克敏担任代表团顾问。      

      2004 年 8 月,云南省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巴两国,许克敏作为代表团长参加美国加州国际农业博览会,会见了美国农业部长,在巴西会见了南美洪门总会会长蔡三义。在几次出访中,许克敏接触了很多海外洪门人士,通过许克敏的介绍和相互交流,他们对致公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了深入了解。

      2006年11月,应俄罗斯联邦俄中友协和摩尔多瓦共和国教育与青年部的邀请,许克敏带云南省教育代表团对俄罗斯和摩尔多瓦进行访问。在俄期间,许克敏拜会了俄中友协主席米·季塔连科,访问了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工程物理研究学院和国立交通技术大学,并与其就今后开展高校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云南大学与莫斯科大学续签了校际友好交流协议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分别与康姆拉特大学和体育运动大学签署了校际友好交流意向书。代表团结束访摩前,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沃罗宁特意委派专人向许克敏转达了对代表团的诚挚欢迎和问候,并对双方富有成果的交流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2007 年许克敏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与布哈拉州州长、副州长就进一步加强友好省州合作进行洽谈,其间还会见华商领导人。

     

    “一号提案”催生留学人员创业园

     

      省政协在九届以前,每年都要评选1号提案,类似于现在的每年评选重点提案。1999年,许克敏与政协委员沈明联名提交的提案《关于尽快建立云南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议》,被省政协评为当年的1号提案。

      上世纪90年代,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更有一些海归成了海待(海外归来待业)。

      海归怎样才能不成海待,或者说海归怎样才能实现创业就业能取得成功呢?这个问题提一直在许克敏的脑海这转动。

      许克敏的父亲是从美国回来的,海外亲属众多,他自己也有在美、俄留学,作访问学者的经历。因此,他特别关注关心海归人员,也许是特殊的经历使他产生特别的情结,也许是他觉得他有与海外侨胞交流的优势和方便。他多年一直很关切海归的就业创业。

      被评为1号提案的《关于尽快建立云南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议》,引起中共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提案办理,省政府决定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1年12月25日,云南省首个国际科技孵化器---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创业园当年就引进20多名博士、30多名硕士,有18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入园,研究开发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技术、IT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当年投资就达 4 亿多 元。时任副省长梁公卿和许克敏出席成立仪式并揭牌。

      不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和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人到留学人员创业园考察,听取了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和近十位创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两位领导大加赞赏留学人员创业园。

      第二年,许克敏又提交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建议》,也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

      他说,留学人员的中国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工作条件理想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愿意回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好的条件吸引他们。

      2004年6月18日,致公党云南省委成立留学人员联络工作委员会。许克敏说,侨、海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与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的优势,他们信得过我们。留学人员联络工作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涉侨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留学人员工作,进一步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传递“云南人民盼望走向大海”的声音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许克敏担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期间,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常委。

      他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两次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2003年,10月19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许克敏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建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他就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组团式的发展,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路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意见就现在来看也很有见地。

      2004年3月3日,全国政协大会开幕前,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委员们促膝交谈,探讨切磋。许克敏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谈的是如何引进归国留学人员问题。

      面对众多记者,许克敏侃侃而谈,就像当年他在大学讲课一样。他提出的观点是:引进归国留学人员要坚持引得进、聘得对留得住的原则。

      他说:“引进人才是第一关,引进归国留学人员时要选择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需要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选定引进归国留学人员的目标后,就要聘得对,也就是说引进时要经过严密的考核、论证,不能马虎从事。比如,云南省引进归国留学人才的重点专业是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卫生、电力等,人文科学方面主要是结合民族大省的特点,引进相关的民族学方面人才。还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才能做到留得住。”

      接着,他提出了“海待”的概念。他说,海归手持洋文凭,却找不到工作,渐渐演变成了海待。他分析“海待”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海待”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5年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厅,又出现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一群中外记者围着许克敏采访。

      他向记者介绍他的一些履职情况。他说,我每年都有五件以上提案提交。提案既有涉及到国家大政的,也有关注民生的,同时也为西部开发、特别是云南的开发献计出力呼吁。

      他为云南呼吁最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比如高速公路的、机场、国际大通道、泛亚铁路、泛亚公路等。而最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是,10多年前,许克敏就提出了 "云南人民盼望走向大海"的呼声,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上。他的建议是,通过建设云南文山、广西右江航道,让云南从高原走向大海。

      这些工作现在正在加紧推进,这是许克敏感到比较欣慰的。

     

    促建南桥机工纪念陈列室牵动众华侨归心

     

      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是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但是,当时国内汽车驾驶、修理人员奇缺。海外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忧心如焚,立即在海外号召驾驶修理汽车的爱国华侨青年回国支援抗战。并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组织3200多名南洋华侨回国,担负起滇缅公路的全部运输任务。抗战胜利时,这3千多名南侨机工已有1千多人牺牲在这条"死亡公路"上,幸存的机工有1千多人回到马来西亚,另1千多人则选择留在中国。

      如今,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和马来西亚吉隆坡义山墓地各有一座“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但昆明比吉隆坡多一座“南侨机工纪念陈列室”。

      这座陈列室是在省政协提案的推动下建成的。是许克敏好孙世光组织致公党云南省委向省政协提交提案,建议修建南侨机工抗日陈列室。

      结果,2005年12月30日,位于昆明市西山风景名胜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陈列室竣工开馆。许克敏和陈嘉庚先生的侄子、时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陈共存,马来西亚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等7位海外嘉宾参加了开馆仪式。

      陈列室展出了100多件纪念品,其中包括当年从马来西亚等地带回的皮箱、毯子、水壶、砍刀等物品。每一件珍贵的物品和照片都记载着南侨机工的爱国之心。

      南侨机工陈列室和南侨机工纪念碑在林木中遥相呼应。

     

    高质量课题调研提升政协影响力

     

      1998 年以来,许克敏站在省政协领导的角度,组织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和致公党云南省委开展课题调研,在“选题、实施、总结、论证、转化”等环节严格把关,注重政治性、科学性、严肃性、先进性、实效性,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成果。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加强云南高校"两课"建设,培养政治素质合格的大学生》、《在云南省对外开放中,应充分发挥"侨"的作用》、《抓住机遇,发展云南省的环保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必须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规范决策程序,完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等课题以及课题成果转化而成政协提案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对云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引起时任省委书记令狐安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送高校工委和各大中专院校党委认真阅研。这个调研课题对加强现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许克敏说,这一切证明,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团结合作的重要场所,是各族各界人士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一个民族,没有历史记忆,就不会前进。一个组织没有历史记忆,就难以发展。在10多年的政协生涯中,许克敏在他的岗位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许克敏十分激动,他坚定地说:"现在的政协,历史使命更加繁重,这届政协做得挺好,深受鼓舞。

      历史已过,现实必将继续。我们要很好继承前辈为我们创下的基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政协事业。

     

    许克敏 

    许克敏 

     

    2015年3月于昆明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