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六届五次常委会集体学习孟庆红报告(四)
编者按:
11月5日,致公党云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在昆召开,会议安排了集体学习,云南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省委副主委孟庆红分享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从人民政协65年的历程、积累的经验和重要原则、履职任务和要求等方面,强调了从三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为便于学习交流,我们分四期在"致公讲坛"进行刊发。
孟庆红
四、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这是《讲话》中篇幅最长,份量最重的部分,也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关于协商民主的系统性总结。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作用、性质定位和目标任务,具体体现为三个"要"。
一是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
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所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讲: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
二是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广泛听取人民内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所以,要着眼于增进社会各界共识,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纠正工作失误偏差,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汇聚强大改革合力,增强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使治国理政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之中,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协商民主要体现全局、全方位,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必须认识到,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渠道,但是是重要渠道,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拓宽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智库等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各种方式、各个层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协专委会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界别作用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改进提案工作,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