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网站      今天是2025年09月09日星期二 登录工作平台

    致公风采

    致公风采

    大灾无情 大爱无疆——记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公党社会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宗祥

    作者: 发表时间:2010年04月08日 点击:6543次

    近半年来,云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侵袭,数以百万的民众面临严重缺水的考验。持续的干旱,已经导致全省近2000万人受灾,700多万人缺粮和饮水困难,86%以上的农作物受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逾200亿元人民币。

    面对无情的灾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云南考察旱情和抗旱工作时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真正负起责任,落实好抗旱救灾责任制。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把各项抗旱救灾措施落到实处。

    随着全省上下抗旱救灾战役的打响,各界仁人志士慷慨地献出了他们的爱心,勇敢地扛起了社会责任的大旗。这样的人很多,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祥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

    日前,致公党社会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宗祥向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抗旱救灾工作。他说,天不下雨没办法,甘露我们给不了,给点钱总是做得到的,既然力所能及,救苦救难,共克时艰,何乐而不为?这也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个方面。

    杨宗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爱与善的本能,而他这么说,则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把个人的道德选择当作了公民的社会义务。正因为如此,每逢社会需要,捐资捐物献点爱心对杨宗祥而言已经成了个人的习惯。他把这看作是行善积德,即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但他说,有多大能力担多大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更何况,人间真情无处不在,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杨宗祥带领的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只是一家小化肥厂,但经过连续几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化工生产、进出口贸易、物业经营管理、宾馆服务为一体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公司现在已经拥有化肥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的各项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内销和出口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废气、废渣排放在国家规定标准内达到最低限度,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能源、原料消耗大幅度降低。企业产销扩大、消耗降低,利税大幅增加,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提高。

    回顾创业的历程,杨宗祥感慨:“80年代初,我从小型养殖、小型贸易入手,再搞小化肥厂,走上了民营经济的路子。起初,一个人既要抓生产,又要四处奔走上门推销产品,虽然吃了不少苦,不过事业小有所成,自己有所收获,心里倒也感觉欣慰。俗话说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这些年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自然就会想到对社会多作贡献,所谓‘富则兼济天下’嘛。”

    2007年,我省曲靖市马龙县发生冰雪灾害,身为致公党党员的杨宗祥,在得知灾情后,迅速向灾区捐助了价值10万元的毛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杨宗祥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赠了56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近几年来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0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160多人,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已近1000多万元。

    杨宗祥告诉记者,这些年的摸索实践给了他一个深刻的启示,民营企业的命运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民营经济的发展脱离不开全国科学发展这个大环境。民营企业想做大做强,“舍”“得”之间要拿捏有度,民营企业家如果只重视自己富裕,而忽视科学发展对企业的要求,忽视自身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么他顶多只能算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个体“老板”,企业的发展十分有限。只有自觉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来认识和处理自身企业的问题,在国家的科学发展中寻求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个人致富的同时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样企业才能有大的格局和突破。(李智英)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云南致公微信公众号